四川省第三地质大队
文化建设
cultural
文学天地
我的位置: 主页 > 文化建设 > 文学天地
羌塘无人区9.21陷车小记
发布时间:2023-09-25 15:39
  |  
阅读量:
  |  
来源:官方发布  |
作者:
梁永富

当你在夜幕下与家人漫步街头,感受着秋风习习神清气爽的惬意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正被呼啸的寒风困在野外作业车狭窄的空间里忍受着无人区里高寒缺氧的寂寞难耐;当你与朋友推杯换盏大快朵颐享受着夜生活虾蟹鱼肉的美味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却在无人区的冰天雪地里,就着冰凉的白开水啃食着早就冻得硬梆梆的馕饼作为果腹之物;当你窝在温馨的家里舒适的沙发上惬意的刷着手机被各种八卦逗得乐不可支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只能挤在被寒风侵扰的车厢里透过车窗,望向头顶的天空数着星星打发远离网络世界的漫长时光等待救援……

IMG_20230920_101102_副本.jpg

对,就是这群人,他们因为野外作业过程中,几台作业车辆陆续发生严重陷车,被困在了数千公里之外的羌塘无人区,一个叫碎脊山的不毛之地。他们,是我们的同事,我们的伙伴,我们时刻牵挂着安危的手足。

夜已深,刚刚洗漱完毕,一如既往的坐在灯下看书,等着来自新疆民丰项目部当天的工作简报。突然,手机屏幕亮了,一条信息出现,连忙打开一看:碎脊山开展工作的三台车,下午结束工作返回独尖山驻地途中,其中一台皮卡车陷车,其余两台车在实施救援时也被陷住。此时,是9月21日近午夜时分。要知道,这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羌塘无人区,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大范围连续多日的强降雪降温,目前的夜间气温都在零下几度。大多数时候从下午开始到次日早上,工作区都是狂风呼呼,稍不注意都有被风刮倒的可能。今年这个项目部极其特殊,同时承担了相邻四个(目前已经增加到了五个)矿区的普查工作,都要求在大雪封山前完成全部地表工作,这可是前所未有的——至于将来会不会还有这样的情况我不敢断言——因此,项目部的小伙子们深感肩上的担子太重,压力空前的大。为了赶在天气更加恶化之前,完成最远处的碎脊山矿区地质填图、地化剖面取样等工作,每天从独尖山营地赶早出发,驱车去往60公里外的碎脊山矿区,整个过程是在无人区的荒野上一边找“路”一边前行,时而穿山沟,时而过湖滩,时而在乱石丛中跳着“摇摆舞”,表面看着干燥平坦的地方,说不定一层薄薄的表皮下就是一大片暗藏的泥淖,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车辆陷车抛锚。也因此,所里和项目部都严格要求全部作业车辆外出工作时,相应的各种应急物资都必须携带充足,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IMG_20230920_182648_副本.jpg

因此,得知这一突发情况后,作为分管负责人,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紧急询问人、车安全情况,得知无恙后悬着的心才算安稳了。按照预案,三台车上均备有充足的干粮、饮用水、应急药品、氧气瓶、以及防寒用的被子等应急物资,车载电台、卫星电话都处于正常状态,人员身体状况也都良好。位于民丰县城的办事处也已第一时间联系妥了专业救援车辆,考虑到深夜去往数百公里外的无人区途中存在很大安全风险,加上被困人员有充足的相应准备,暂时没有不可控的安全风险,便决定救援车次日一早出发前往施救。

第二天一大早,救援车辆带着救援装备和油料等从民丰县城出发后——正在向阳沟矿区值守的詹胜强副所长按照事先联系约定,已提前赶到216国道指定位置等候与救援车汇合——经过九个多小时的紧赶慢赶,在无人区里依靠卫星导航,总算找到被困车辆的位置。在项目人员齐心协力配合下,人车互动,历经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施救。在我下班回到家里,正在厨房“跳锅边舞”的时候,放在灶台边的手机接到卫星电话从救援现场发来的短信:“全部脱困,样品全部取完。”我立马哼起了小调。

IMG_20230920_193026_副本.jpg

原来,根据安排,剩下的任务就是要在次日再进入矿区后全部完成。车辆被困后,小伙子们窝在深陷泥淖无法动弹的车里,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熬过了在无人区里遭遇的这样一个也许会永生难忘的夜晚——夜间在海拔5000多米的无人区里,气温骤降到接近零下10度,为了开空调取暖同时又不至于浪费更多油料,小伙子们6个人全部集中挤在一台越野车里,别说躺下睡觉,连腿都无法伸直,出于安全考虑,还得把车窗打开一定宽度的缝隙,寒冷的雪风一个劲儿地往车厢里灌,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睡个安稳觉那简直就只能是睁着眼睛做梦。尽管如此,天亮后,大家并没有被动等待,用随车带着的干粮简单充饥后,在现场负责人李美俄带领下,从陷车被困的地方徒步返回进入作业区,在救援车到达前硬是把剩余的工作量给全部完成了,一点都没有耽误此前的计划。我于是打趣地说了句:就当打了一次野歇——野外工作有时遇上突发情况出于安全考虑临时应急,抑或为了节省路途上往返的时间,有准备有计划地在野外临时住岩洞、短期露宿荒野,这样的情况对地质人来说,并不算什么稀罕事,我们管这叫“打野歇”。多年前在川西高原上,一个叫措莫隆的地方,我自己便有过“天当房、地当床,数着星星入梦乡”的经历。

那句话是咋说的呢?你所谓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默默的负重前行。羌塘无人区里,就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就是四川省第三地质大队地质调查所坚强勇敢的地质队员。

微信图片_20230925100359_副本.jpg

(在我完成这篇稿子的时候,刚刚经历了9.21陷车困扰的队员们已经在向新接手的矿区——于田县黄羊滩铜金矿区——陆续转场途中,祝愿他们平安顺利)


2023.09.23于郫都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