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可谓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由跟跑、并行直到世界领先,我国的可燃冰研发不断取得突破的背后,是科技工作者数十年的努力,其中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近日里有幸阅读了《燃烧的冰: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纪实》一书,全书以十三章、31万多字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可燃冰的探寻和首次海域成功试采的全过程,讲述了我国地质工作者历经20年的坚持不懈、艰苦努力,终于取得骄人成绩的故事,展现了我国科学家在攻克可燃冰研究领域这一世界重大课题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艰辛探索、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及对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坚定信心。
人,是这部作品的魂魄所在,比如专家叶建良带领的技术团队,邱海峻、梁金强、谢文卫及“钢铁团队”所有成员等。书中提及的科技工作者都是心怀家国、苦干实干的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默默奉献,让人肃然起敬。他们身上无一不深刻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无畏艰险的拼搏精神,一心为公、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本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实现了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采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这种储层类型是我国主要的储集类型,具有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等特点,同时深水区浅部地层松软易垮塌、易井漏,钻探风险极高,开采工作因而极具挑战性。2016年11月,当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确定日产万方的可燃冰试采目标后,叶建良深感压力倍增,在没有成功经验、没有专用设备材料的情况下,如何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他带领试采团队大胆创新,提出优化创新试采工艺,实施储层改造,把陆地软土地基改造技术大胆应用到了海洋深水勘探开发,改造后的储层取得了显著效果,是此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关键,是海洋工程在水合物开发技术的创举!也体现出他勇于创新的巨大勇气,是新时代地质人创新精神的最高体现!
建党百年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从筚路蓝缕启航,经过几代自然资源工作者的不懈奋斗,实现了几乎从零起步到跟跑、并跑,再到若干领域世界领跑的跨越式发展,达到了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自主创新和历史性突破。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今天的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自然资源事业在原始创新能力、创新体系效能、创新资源整合、创新力量布局、人才队伍与评价体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可燃冰试采成功的贺电中所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关键一步,后续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站在建党百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广大自然资源工作者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继承发扬老一辈自然资源学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的自然资源发展中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