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三地质大队
文化建设
cultural
文学天地
我的位置: 主页 > 文化建设 > 文学天地
可燃的冰——地质人的担当
发布时间:2022-07-18 13:53
  |  
阅读量:
  |  
来源:  |
作者:

2017年5月18日,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并向世界正式宣布这一消息。同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列为中国第173个矿物。这标志着中国在可燃冰的研究和开采领域已实现了世界领先。中国自然作家协会主席、《国土资源报》社原社长陈国栋和王晶合著的《燃烧的冰: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纪实》(以下简称《可燃的冰》)条理清晰、精简流畅地描述了我国可燃冰的探寻和成功试采,从跟跑到领先世界,经历了20年的曲折、艰难和不断创新超越的过程,生动描绘了地质科研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使命精神、智慧劳动、创业热情、坚强意志、奉献品格等等,给人们送来了关于可燃冰这一新能源的新颖内容,并予人以一种解惑和感染的力量。

在阅读《可燃的冰》过程中,不由让人想起1999年的一部老电影《横空出世》,一部反映中国人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影片。建国初期,国际敌对势力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极力封锁和挤压。为了祖国的崛起,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聚集在大西北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凭借着高度的爱国热情,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奇迹般地试验成功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令全世界为之震惊不已。

你看,原子弹的诞生证明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力,同时也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不是弱者,为中国和平发展争取了时间,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那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的我们正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

当今时代, 全世界共识:资源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与国之间,以及一国内部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资源争夺、占有、利用和管理经营展开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资源战略,无所不用其极的掠夺世界资源。可以直言不讳的说,美国有战争和经济制裁两个方式:发动阿富汗战争攻打伊拉克的目的就是觊觎石油;经济制裁手段,是造成了亚非拉世界的资源文化落后根源。

国人当自强!

可燃冰的开采成功,对中国而言绝对是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意义的。是对中国多煤、少油、缺气能源结构的一次重要优化。可燃冰的横空出世大大增加了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对改善我国“缺气”的能源结构也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可燃冰开采是不易的。通过阅读《可燃的冰》发现,无论是科技理论知识,到实际点位勘察,到开采到存储到运输,是要求多部门,多技术,多工种联合,一个一个都是科技难点。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发展所需要的一种精神。中国梦要实现,不能等,不能靠,“核心技术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中”。在美国技术封锁中兴、华为之后,国人认识到芯片自主的重要性,更加认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在芯片设计方面,我国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但是,在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上,我国仍处于落后阶段。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从我国备受欺凌的历史教训中总结来的,我们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清醒的国家领导人早就在布局,掌握工业化时代竞争主动权。习主席在14年5月就提出了“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2022年5月14日,中国的C919大飞机首飞成功。从“天问一号”探访火星,到“奋斗者”深潜马里亚纳海沟;从“北斗”组网、“复兴号”飞驰,到快速研制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和高水平疫苗,等等。

面对今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大势,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风险,我们肩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面临的考验复杂而严峻。祖国有需要,时代在召唤,我们地质人义不容辞;民族要复兴,人民要幸福,我们地质人就要有复合型人才,用更好的水平去迎接挑战。

阅读《可燃的冰》再结合我们地质人的工作,我有一种使命感。多年市场的萎靡,市场竞争的激烈,让人们觉得对搞地质没有前途,辛苦又不挣钱。

但我认为,其实还是学艺不精的问题,若能参与到“可燃冰”的事业中,你说有没有挑战?中国号称“基建狂魔”,哪一样又少得了地质人的参与?

最后,用胡适先生《1932年致毕业生》的一段话送给地质人:“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成必定有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新一代的地质人不要妄自菲薄,需要虚心,想一个“毕业生”一样,要耐得住寂寞,刻苦钻研又要创新,才能赶上这个奔跑的时代!